欢迎访问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管护中心!
虽然湿地拥有各式各样的功能,尽心尽责地为人类提供服务。但是湿地也有脆弱的一面,一系列“病症”正威胁着它的“生命”和“健康”。如果不好好爱惜和保护湿地,湿地也会像人类一样“生病”,它的功能也将随之减弱甚至消失,人类就将会面临危机和灾难。
那么,湿地到底有哪些“病症”?这些“病症”的“病因”又是什么呢?让我们来一一诊断。
一、湿地“贫血”:缺水
水是湿地的“血液”。缺少了水的湿地,就像缺少了血液的人体一样,根本无法存活。如果人类从湿地中抽取大量的“血液”,将导致湿地“血液”供给不足,湿地就会产生严重的“贫血”。
水是湿地存在的基础。没有水,湿地中的动物、植物甚至微生物将因“饥渴”而消亡。因此没有水也就没有湿地,湿地缺水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,最终造成湿地的消失。
二、湿地“高血脂”:富营养化
如果接受过多的营养物质,湿地就会患上“高血脂”,影响湿地的“代谢”。湿地的“代谢”功能一旦受阻,就会产生一系列的“健康”问题,甚至可能失去“生命”。从专业角度,我们把湿地“高血脂”的症状称为“富营养化”:即氮、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、河口和海湾等湿地水体,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,水体溶解氧量下降、水质恶化,严重的会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。
引起湿地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和磷,它们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氮、磷等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、有机垃圾、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化肥。其中,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是湿地营养物质的最大来源。人类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都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营养物质,从而导致湿地“生病”,患上“高血脂”。
三、湿地“毛发脱落”:植物稀少
湿地植物就像湿地的“毛发”,它不仅塑造了湿地美丽的外貌,也是湿地健康程度的指示器。如果对湿地进行过度的开发,湿地的“毛发”大片地脱落,湿地的美观和健康都将会受到影响,鸟儿失去栖息的环境,鱼儿失去嬉戏的乐园,绮丽的湿地风景也会逐渐消失。
随着城市化的发展,人们为了获得更多可利用的土地,滩涂上大量的芦苇被连根挖起,江河段的湿地荒滩被垦殖为林地和农耕地,河口湿地发展为港口和交通枢纽。人们都对湿地破坏性开发的行为,虽然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但是从长远看却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,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。